瑞思品牌  |  中心简介  |   人才招聘  |  
交通指引    
020-87383669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家长学堂

孩子太小,如何帮他们建立规则意识?

来源:Sally    发表日期:2011.07.19

案例1

Max刚上幼儿园,经常回来跟妈妈说:不去了,小朋友们都不跟我玩,我想妈妈啦。看着孩子一脸的委屈,Max跟老师了解情况后发现,小朋友们一起唱歌、听故事的过程中,他会突然站起来,在教室里转着圈跑,嘴里还发出嗷嗷的叫声,有时还经常坐在地上使劲拍打地面,大喊大叫,让大家的活动中断,小朋友们就不乐意了。后来,Max觉察到小朋友对他的态度,也变得闷闷不乐。Max妈妈有些困惑:以前跟孩子一起上亲子班的时候,Max挺听话的啊。可现在离开了妈妈,怎么是这样一种表现呢?

 

专家分析:

0—3宝宝上亲子班的时候,多半不会自己交朋友,家长通常习惯去代替孩子交朋友。大家潜意识里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,大人说什么就该做什么。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孩子能力逐渐增强,周围人们对他们的角色定位也在逐渐发生变化。
   
当孩子是婴儿时,用力拍打地面是他探索世界的方法,嗷嗷发声是他学习说话的过程,在有父母全方位照看的环境下,孩子不会有危险,也不会对任何人造成困扰。进入幼儿园后,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更加丰富了。聆听、参加集体活动、按照规则玩玩具等学习方式,已取代了随意拍打;唱歌、讨论、聊天等活动是孩子发展语言的方式,取代了婴儿期的发声练习。

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我们都要注意引导孩子具有相应的学习方式和行为习惯。真正感到自由快乐的孩子,是能把规则深化到内心,自然而然遵守规则的人。

 

正确做法:

把孩子需要遵守的规则分分类,不同的规则处理方式不一样,轻重缓急也不一样。下面我们就分门别类来看一看吧。

1. 生活安全类。

当孩子尝尝瓶子里的药丸什么滋味,想自己切水果,过马路时一个人往马路对面跑,研究一下电源插头长什么样……这些违背安全常规的事情,我们该怎么处理呢?

某些带来严重后果的行为要制止,如可能误吃药、触电、烫伤等。父母在阻止危险行为时需解释原因,这种解释可能要重复无数次,需要花心思、想办法,用孩子能理解的道理让孩子明白危险,认识到后果是什么,在父母不在场的时候也能有自己的判断。某些危险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,已经不是危险了。如过马路、使用剪刀、插拔电源等。父母可以参照大部分同龄儿童的表现,判断孩子是否有能力独立做这些事,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,并且给孩子练习的机会。

孩子总想尝试一些自己没做过的事,大人不可能24小时监控孩子,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对危险的独立判断能力,以及对这些事情的处理方法,而不是简单地制止孩子。在课堂上,老师在教孩子一种规则时,一般要经历3步。首先模拟一个危险行为,以及相应的后果,让孩子们认识到危害;然后呈现正确的行为,让孩子们认识到好处;最后营造情境,让孩子自己判断该怎么做。在随后的课堂上,老师会继续提醒孩子,直至孩子养成好习惯。

2. 社交礼仪类

孩子吃饭时把脚放在餐桌上,在墙上画画,往地上吐口水,说脏话,抢别人东西……这些违背基本社交礼仪的事情,我们该怎么处理呢?

孩子刚开始的行为都是无意识的,他们不理解哪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,而哪些不是,父母首先要了解的是:最初,孩子并不是故意的。在制止孩子的时候,给孩子一个选择,而不是发脾气。与其说:不要在墙上画画。不如说画板是专门画画的地方,你可以在那儿画。有时候,孩子的行为有可能就是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,孩子想知道自己能做什么,能控制什么。当孩子发现自己说一句脏话可以让父母暴跳如雷的时候,说脏话就变成了一种游戏,其实孩子并不明白脏话的意思。如果父母能忽略孩子说的脏话,通过别的事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,孩子会发现说脏话没任何效果,会觉得这个游戏很无聊。换句话说, 冷处理比唠唠叨叨效果好。

孩子的社会规则意识需持续不断的培养,当孩子出现某种行为的时候,不能时而管、时而不管,这个人管的很严,那个人只是随口说说。在瑞思,老师们会经常和家长沟通孩子在课堂和家里的表现,并把课堂上教孩子的方法教给家长。在交流的过程中,父母保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性,孩子自然就很容易理解和遵守这些社会规则。

3. 家庭规则类

除了安全规则和社会规则外,孩子的生活环境里还有很多其他的规矩。如:睡觉之前必须洗漱,进门之后要换鞋,吃饭时不能看电视……这些规矩通常是父母制定的,在制定和执行时要考虑以下问题:

1)孩子认为这些规矩合理吗?我们不能想当然认为:因为规矩是我定的,所以就是正确的;因为你是我生的,所以你必须听我的。如果我们有以上想法就跟独裁政府差不多了,只希望孩子听话,不希望孩子有民主的思想,不希望孩子挑战权威。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难以树立自信,独立做主,更难把这些规则保持下去。

2)孩子对规则有发言权吗?当孩子长大以后会对某些家规提出质疑,某某家里就不这样,这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,听听孩子的想法,和孩子一起分析规则存在的理由,让孩子感到自主的权利,一起制定执行规则,孩子会更遵守自己参与制定的规矩。

在瑞思课堂上,规则是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讨论并认可的。大到考试时我们能不能看别人的答卷,小到上课时谁能得到加分,都是大家共同认可的。就连4岁的孩子,老师都会以孩子能理解的形式,让孩子判断什么行为是好的,什么是不好的。如:孩子们会在考试不作弊的承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,培养契约精神。当孩子出现违反规则的行为时,老师让孩子理解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,而不是行为和惩罚之间的关系,帮孩子成长为一个负责的人。 

友情链接: